一、先问个扎心的问题:你上次看棒球比赛是啥时候?
说实话,国内知道甲子园的人可能比知道CBA季后赛的还少。
棒球在国内本来就是小众运动
,场地少、规则复杂、装备贵,光是"好球带"盗垒"这些术语就能劝退一大波人。这就好比让一个从没吃过麻辣烫的人去点评重庆火锅底料——压根没接触过,咋能火得起来?
二、动画本身真有那么神吗?
先别急着骂,咱们客观看看这部1985年的老番:
-
画风劝退
:现在年轻人看惯了《鬼灭之刃》的经费燃烧,回头再看上杉达也的包子脸...你懂的 -
节奏慢热
:前20集都在讲兄弟情+三角恋,现在短视频时代谁有这耐心? -
专业度太高
:投手配球策略、防守布阵这些细节,非棒球粉看着就跟数学课似的
不过说句公道话,
它的人物塑造绝对教科书级别
。达也表面吊儿郎当却默默努力的样子,现在看依然很戳人。
三、生不逢时的典型案例
想象一下这个场景:
- 1986年引进时:电视台播一集停三周
- 2000年网络时代:画质被同期《灌篮高手》吊打
- 2020年怀旧潮:发现B站弹幕全是"爸安利我看的"三次翻红机会全错过,简直像三次挥棒落空。反观《足球小将》,靠着世界杯热度隔几年就诈尸一次。
四、文化差异这道坎
日本棒球有多疯狂?看看这些数据:
1. 甲子园决赛收视率超红白歌会
2. 高中球员退役能直接进大企业
3. 漫画里"甲子园的土"梗是真的——球员真会揣一把土回家
但在咱们这儿?
大多数人连棒球和垒球都分不清
。就像你给美国人安利《乒乓》,他们可能反问:"不打篮球?
五、对比下爆款体育番做对了啥
拿最近火的《蓝色监狱》举例:
- 每集都有视觉炸裂的射门
- 角色人均记忆点(发型浮夸到能当商标)
- 手游联动一个月流水破亿
反观《棒球英豪》,连个像样的周边都没有。现在想买件达也的球衣?得去中古店淘20年前的库存。
六、其实它悄悄影响了很多事
说个冷知识:《哆啦A梦》里胖虎的背号56就是在致敬《棒球英豪》的56号魔球。国内很多体育漫画家像林迺晴都承认受过影响,只是...
祖师爷饿死在庙里
的感觉你懂吧?
七、个人觉得最可惜的点
它明明开创了"运动+青春"的经典模式,现在却被记住的只有"让女友"狗血剧情。就像珍珠奶茶被记住的只有包装,没人关心茶底用了什么茶叶。
要是当年制作组狠心改个设定——比如让达也转行打篮球,说不定现在表情包都出到第三季了(开个玩笑)。
说到底,
有些作品就像上杉达也的直球
,不够炫酷但足够真诚。火不火的...反正甲子园的蝉鸣,听过的人自然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