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2015年下载游戏时盯着进度条发呆的日子吗?当时一个20GB的游戏就能让硬盘瑟瑟发抖,现在随便一个手游都不止这个数了。今天就带大家穿越回十年前,看看当年哪些单机游戏是真正的"杀手"。
为什么要关注游戏体积?
你可能要问,游戏好玩不就行了,管它多大呢?其实啊,游戏体积就像人的体重,能反映出很多隐藏信息:
-
画面质量
:高精度贴图和模型肯定更占空间 -
内容量
:开放世界游戏通常比线性游戏大 -
优化水平
:有些游戏纯粹是打包技术太粗糙 -
时代特征
:2015年正是游戏从DVD向数字分发过渡的时期
2015年硬盘杀手TOP5
第5名:《GTA5》 - 65GB
这可能是史上最保值的游戏之一,十年前65GB堪称巨无霸,现在看反而觉得挺克制。R星把整个洛圣都塞进去的同时,居然还能保持这么"苗条"材,不得不说优化是真的牛。
第4名:《合金装备5:幻痛》 - 80GB
小岛秀夫的作品向来以细节著称,光是各种武器改装动画就占了不少空间。不过要说最占地方的,肯定是那些长达数小时的过场动画——这很"小岛"
第3名:《中土世界:暗影魔多》 - 90GB
很多人可能没想到这款会这么大。其实主要原因是它使用了高精度的角色模型和Nemesis系统生成的大量敌人数据,每个兽人都有独立的面部特征和战斗记忆。
第2名:《方舟:生存进化》 - 120GB
早期测试版才20GB,结果每次更新都像充气一样膨胀。恐龙模型、地形数据和建造系统把硬盘塞得满满当当,堪称"一次,删三个游戏"的典型代表。
第1名:《量子破碎》 - 178GB
当之无愧的冠军!这游戏直接把真人剧集打包进去,75分钟的电影级过场占了将近100GB。说实话,与其说是游戏,不如说是买了部美剧送了个游戏...
为什么当时游戏突然变大?
2015年是个很特殊的节点,几个因素叠加导致游戏体积暴涨:
1.
次世代主机普及
:PS4/Xbox One支持更大容量的蓝光光盘
2.
4K材质包兴起
:开发商开始为未来设备预留高分辨率资源
3.
开放世界流行
:《巫师3》《辐射4》都在这年发布
4.
预渲染过场动画
:像《最终幻想7重制版》那样实时演算的技术还不成熟
有趣的体积对比
拿当时的《我的世界》PC版来说,安装包才200MB左右,而《量子破碎》几乎是它的900倍!但你说哪个游戏内容更丰富?这还真不好说。有时候体积和游戏性真的不成正比,就像手机拍照,像素高不一定拍得好。
个人碎碎念
现在回头看,当时觉得巨大的游戏放在今天可能连前20都进不去。最近《微软模拟飞行》都超过200GB了,但奇怪的是,我们反而没以前那么在意体积大小。可能是网速快了,硬盘便宜了,人也变懒了吧...
不过有一点始终没变:好游戏不在乎体积大小,就像好书不在乎页数多少。当年《去月球》才100MB,不照样把玩家感动得稀里哗啦?所以啊,下次看到大体积游戏先别急着下载,看看评测再说,省得下完发现是"胖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