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三国,五虎上将的名号谁都能掰着手指数出来,可诸葛亮死后那帮撑场子的狠角色,倒像是被历史书页夹扁的干花——存在,但没人愿意多闻两下。今天我们就来扒拉扒拉这群顶着"国后期小五虎将"头的家伙,看他们怎么在老板刘备坟头草三丈高的时候,硬是把蜀汉这艘破船又划了三十年。

真正让历史记住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,而是那些在绝境里把烂牌打出王炸的赌徒
姜维:北伐魔怔人的AB面
1.军事天赋确实亮眼,九伐中原不是谁都敢玩的死亡游戏。带着缺粮少兵的队伍,差点把曹魏名将邓艾堵在陇西揍,可惜总在最后关头差那么口气。有人说他继承了诸葛亮的偏执,倒不如说是蜀汉后期唯一还记得"汉贼不两立"倔老头。
2.政治头脑和诸葛亮差着十个蒋琬。在成都搞不定黄皓这种宦官,北伐时又镇不住本土派将领。看他给刘禅的奏折,活像给网瘾少年递高考复习计划的家庭教师,字字泣血又句句落空。
3.剑门关自刎那刻倒是把戏剧张力拉满。有人说他愚忠,可当魏军发现他尸体时,剖开的胃里只有粗粮——这个吃着糟糠还想着收复中原的疯子,确实配得上"小赵云"号。
王平:街亭救场王
1.文化水平停留在能写自己名字的程度,打仗却透着老猎户的狡猾。马谡在街亭表演花式送人头时,是他带着千把残兵守住要道,给诸葛亮留出撤退通道。后来守汉中十年,曹爽带十万大军来逛该,硬是被他堵在兴势山看风景。
2.特别擅长把友军失误变成个人秀场。魏延搞子午谷奇谋时他在场,姜维瞎折腾时他也在场,每次都能精准判断哪些疯狂计划会变成集体火葬场。蜀汉要是多几个这样的现实主义者,说不定能多续几年命。
3.死前给接班的蒋琬留了份汉中防守说明书,比现在企业的交接文档都详细。可惜后辈们既没他的实战经验,又喜欢在关键环节自由发挥,这份攻略最终成了收藏品。
张翼:职场老油条的逆袭
1.年轻时跟着赵云混过,活脱脱一个摸鱼高手。诸葛亮时期天天被点名批评作战消极,谁都以为这哥们准备混到退休领养老金。
2.姜维上位后突然开启第二春。六十多岁跟着北伐比小伙子还猛,在狄道之战带着步兵硬刚魏国骑兵,刀都砍卷刃了还不撤退。后来反对姜维的激进策略被降职,转头就在剑阁防御战里打出全场最高输出。
3.成都投降时正在前线流血,听说消息直接气到伤口崩裂。这个大半辈子都在划水的老兵,最后用最惨烈的方式证明了什么叫"节不保不如战死沙场"。
廖化:三国版马拉松选手
1.从黄巾起义活到蜀汉灭亡,见过关羽耍大刀,陪过诸葛亮北伐,最后跟着姜维殉国。这履历放现在能把任何HR看懵,堪称三国版千年人参精。
2.年轻时给关羽当主簿(类似秘书),老了反而转职成先锋官。七十多岁还能带头冲锋,把东吴将领吓得以为见了僵尸。蜀汉后期将领青黄不接,全靠这个老爷爷撑门面。
3.那句"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"误解成嘲讽,其实人家分明在炫技——看我这把年纪还能当主力,气不气?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时他九十多岁,拄着拐杖非要跟着去,堪称古代版"老兵不死"行为艺术。
傅佥:被罗贯中遗忘的隐藏BOSS
1.正史里记载少得可怜,游戏里却总被做成后期神将。守阳安关时带着亲兵玩自杀式冲锋,死前换掉魏国两员大将,这战绩放前期都能进武庙候选名单。
2.他爸傅肜在夷陵之战为刘备断后战死,父子俩完美诠释什么叫"汉专业背锅侠"在于老爹替老板擦屁股,儿子给同事填坑,傅家基因里大概刻着"难时刻显身手"代码。
3.钟会打汉中时特意去他战死处上香,这待遇连姜维都没有。敌人认可的含金量,比成都朝堂上那些夸夸其谈的奏折实在得多。
这群人凑不成五虎将的璀璨星图,倒像几盏风中残烛。
诸葛亮死后蜀汉早该散场,是他们轮流举着快烧完的火把,硬把黑夜又拖长了几十年 。现在游戏里总爱强化他们的数值,可能策划们也明白,比起天命所归的英雄主义,这种"明知不可为而为之"悲壮更让人动容。当我们操控着满级姜维横扫副本时,或许该想想历史上那个粮草不足还要坚持北伐的赌徒,到底在坚守什么。